从2011年起,中国将采用城镇调查失业率作为就业指标,以替代目前使用的登记失业率指标。“十二五”期间还有望启动劳动参与率数据的发布。
城镇失业统计率:或走出统计暗箱
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劳动就业处处长张志斌介绍说,国家统计局正在研究城镇调查失业率的统计问题,但仍未确定何时开始实施。
目前实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指标中,所登记的失业人员为:具有非农业户口,年龄男性在16至50岁,女性在16至45岁,无业而要求 就业,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的人员。
城镇登记失业率中,并没有包括外来人口,也没有包括农村地区存在的大量失业人口。
一名研究人士表示,城镇登记失业率不仅指标涵盖面非常小,而且人为调控的痕迹非常明显——其规定,大学新毕业生在失业6个月后,才 有资格登记为失业人员。
一些地方政府机构为了控制登记失业率,发放失业登记指标,在失业登记程序上进行限制。失业者必须在原户籍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,对于 其他未进行登记或无权进行登记的人员,均被视为就业。
“城镇登记失业率不能完整地体现当今劳动力市场现状,已经失去了基本的政策指导价值。”唐钧坦言。
而国际通行的惯例是采用“调查失业率”,即通过劳动力抽样统计调查的方式进行失业统计,通常统计目标为:城镇常住人口中16岁以 上,有劳动能力,在调查期间无工作,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美艳说,国家统计局已经连续若干年在做劳动力抽样调查,调查失业率这个数值国 家统计局应该是掌握的,只是尚未公布。
2005年,国家统计局经研究建立了全国劳动力调查制度,开始进行每年两次的抽样调查和试算。
王美艳认为,目前以调查失业率代替城镇登记失业率公布,从其多年从事劳动力就业调查的经验来看,技术上基本没有问题,只是国家政策 层面愿不愿意做这个决定。
“是要一个更好看的数据,还是一个更准确的统计数据,来指导宏观调控和就业政策?”王美艳说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骏表示,如果城镇调查失业率代替登记失业率这一改革实施,将大大有利于对我国就业形势的认 识和相关政策的制定。
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名官员认为,目前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应该为5%-6%,与当下统计的登记失业率相比,仅高1个百分点左右; 如果“十二五”规划实施新的就业指标,预计数值应该也在5%-6%左右。
不过,上述人士估算的这一数值,遭到唐钧的质疑:“我认为真实的调查失业率应该在10%左右。”
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进一步建议,为了更好指导国家就业政策取向,不仅应用调查失业率代替登记失业率,并且 应该公布劳动参与率、就业充足率等辅助性指标。
就业如何优先
国家发改委的一名人士表示,就业是民生之本,正在制定中的“十二五”规划,将提出吸引劳动力去中西部地区求职发展、注重就业服务和 职业技能培训、带动落后地区的产业发展、促进第三产业发展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等与就业有关的政策。
“就业优先,已经列入‘十二五’规划纲要。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说。
官方对“十二五”期间劳动力供求关系走向的判断是:劳动力数量供过于求的总量矛盾将有所减轻,但劳动力供给在层次和区域方面结构性 矛盾日渐突出。“十二五”期间,政府将不仅努力创造总体就业岗位数量,更将重点关注就业质量的提升。
根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,“十二五”期间中国劳动人口比重会发生重要变化,2013年左右,15-64岁这一劳动年龄人 口比重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最高值72.1%,随后将逐年下降。
参与“十二五”规划制定的一名专家表示,规划仍将从就业人群如农民、大学生、城镇下岗和再就业人员等角度出发,来考虑就业政策问 题。
上述国家发改委人士说,要从根源上解决就业问题,不仅要考虑就业困难人群,更应该有一个统筹规划的思路,从促进区域、产业发展的角 度出发,制定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,提升农民工就业率的根本办法,就是通过培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水平。他建议,国家应协调农 业、劳动和教育等多个政府部门,启动全国性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工程。
而对于下岗和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,张车伟认为,大多数无法再就业的人员,往往是那些文化程度偏低、技能水平偏低和年龄偏大的“三 偏”人员。这 些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,为其直接配置工作会损伤效率和社会成本,而且成本可能会更大。“政策重点应该是保障其基本生活, 而非为其配置一份 工作。”张车伟说。